首页 资讯 正文

浙江温岭:数字化监管更好地守护食品安全

2023-07-05 15:10:40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市场监管局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推动食品领域“机器换人”,为食品安全监管打造“智慧大脑”,赋能食品行业“阳光”场景,守护老百姓“舌尖安全”。


(资料图)

“阳光厨房” 守护后厨重地

“以前,点外卖跟‘开盲盒’似的,看不见、摸不着、不放心。现在,点开外卖APP,餐厅后厨尽收眼底。一般我都会优先选择设置了‘阳光厨房’专区的外卖商家。”温岭市太平街道的王先生表示。

近年来,温岭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打造集“互联网、视频监控、食品安全设备物联感应、食品安全违规行为智能抓拍”于一体的“阳光厨房”工程,通过视联网平台,进行云回看、AI大数据分析,追溯食品原料、现场制作过程、企业证照信息、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及监管信息等内容,实现群众和监管部门在线实时监督。目前,“阳光厨房”覆盖网络餐饮、养老机构、校园食堂、农村家宴等重点场所(领域),就餐人员可通过食堂里的电子显示屏,看到后厨的各个角落,全程查看饭菜制作的过程,让人吃得明白放心。

“有了‘阳光厨房’,我们的工作更高效了。”执法人员小潘说道,“以前我们得拿着文书一家家去检查餐厅后厨,现在只需点点APP,就能快速掌握餐厅厨房情况,省去了不少麻烦。不仅如此,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隐患情况,软件会自动报警提示,我们能在最快的时间完成处理。”

温岭市市场监管局食药协调科科长梁霄也表示,餐饮单位最忙的时间大多是执法人员下班的时候,如果经常进行常规线下检查会影响餐饮店正常营业。现在通过“阳光厨房”进行线上检查,可以解决餐饮错时监管难题。这样的实时严格监管,还能倒逼商家严把食品安全质量。

“阳光小作坊” 打造“透明房”

岙环油爽、王味和月饼、新河午饭麻糍、石桥头豆面等特色小吃,是温岭市民味蕾上的常客。所以,其食品安全状况一直深受市民的关心。

近年来,温岭市市场监管局在台州率先创新智慧数字化监管,着力建设“阳光小作坊”,通过在小作坊的加工场所、库房等地安装摄像头,在“浙食链”系统录入从采购、加工到销售等全环节的数据信息,最终生成GM2D浙食链二维码。目前温岭累计建成智慧化“阳光小作坊”69家。监管人员可以通过监控实时查看各小作坊的生产情况,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真正做到“线上巡视、线下巡查”。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描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查看企业信息、产品信息以及加工场所实时画面等内容,实现“扫一码知全貌”。

今年以来,该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切入点,全力建设11家省级、36家台州市级民生实事“阳光小作坊”。目前,在建“阳光小作坊”均已完成“浙食链”账号激活、视频监控安装、加工场所设施设备改造,并完成1133条相关数据录入,建设完成率达80%。

“阳光工厂” 实现“厂厂阳光”

浙江老爸食品有限公司是温岭市首批建成“阳光工厂”的食品生产企业。走进该公司,可以看到各个区域安装在墙面上的温湿度物联感知装置和摄像头。通过“阳光工厂”企业端,执法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可以清楚看到生产车间加工产品全流程。

据了解,“阳光工厂”是指通过在洗手消毒区、加工作业区、成品仓库和检验室等关键控制环节安装视频监控和温湿度物联感知监控,让企业得以实现原辅料验收、加工、贮存和出厂检验等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情况的可视化,并借助AI抓拍,实时识别违规行为,第一时间发出整改提醒。

近年来,浙江骏马食品有限公司、浙江海之味水产有限公司、台贝佳食品(台州)有限公司等140家食品生产企业纷纷加入“阳光工厂”行列,温岭目前已实现在产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全覆盖。

“企业建成并接入‘阳光工厂’应用系统后,能进一步规范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管理,做到‘厂厂阳光’,打造群众放心的生产车间。” 温岭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浙食链”系统应用,在产品外包装上赋“浙食链”溯码源,便于查询食品相关信息,督促企业上传人员健康管理证、生产许可证等信息。这些举措都为食品安全套上了坚固的“防护罩”,把食品生产“晒”在阳光下。

“阳光工厂”建成后,监管人员每天利用监管端密切跟踪企业端应用情况,通过人工智能、云分析、大数据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对生产加工过程和质量安全管理实时在线监管,一旦发现风险预警,第一时间督促企业落实整改、闭环处置,既节省人力,也提升效率。

(汪婷)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张嘉真 审核:欧阳美华

关键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