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9月28日,法国的马尔宽渡口发生大战,英军的炮弹铺天盖地般向德军的阵地轰炸。
那时,29岁的阿道夫·希特拉还是一个小小的传令兵,下士军衔,奉命来此传达上司的指示。当他刚刚进入德军阵地,躲进战壕,一发砲弹突然降落在他的不远处,随着“轰”的一声爆炸,希特拉浑身裹著血与泥土晕倒在了壕沟。
不久,希特拉悠悠地醒了过来。当他睁开迷茫的眼睛,发现四周静悄悄地,已看不到战壕中的一名德军士兵的身影。
(相关资料图)
突然,希特拉发现远处一名英国士兵正拿枪向自己瞄准。而他只是一脸懵懂的望了对方一眼,便一瘸一拐地仰著头向远方走去。
当时,不知这名英国士兵处于甚么样的心理,或许是人道主义情节吧,也可能是突发恻隐之心,竟然没有忍心扣动扳机。不一会儿,希特拉便消失在了他的视线之中。
就是因为他没能射出的那颗子弹,后来竟然让世界变成了地狱。
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应邀来到希特拉的伯格霍夫别墅(Berghof),打算商谈“慕尼克协定的细节”,他忽然发现客厅的墙壁上挂著一副一战英国士兵的画像。当时,他很好奇,问起缘由。
希特拉告诉他,画中右下角的那位士兵是个英雄,也是自己的恩人。原来,1918年的一天,希特拉在看英国的报纸时,发现一名因作战英勇荣获“维多利亚十字勳章”的英国二等兵,对方的名字叫亨利·坦迪,出生在英格兰的雷明顿小镇,1910年加入英国陆军步兵团。在马尔宽渡口的战役中,亨利·坦迪(Henry Tandey)完全有机会将他射杀,但是善良的亨利·坦迪却放过了他。
因此,希特拉委託托伯伦回到英国后,向亨利·坦迪转达他的谢意。
数月后,张伯伦回到英国,便致亨利•坦迪转达希特拉的谢意。谁知,亨利·坦迪对此事竟然没有一点印象。
1940年,当记者采访亨利·坦迪并提到此事时,他说:“假如我曾经确实放过了这个魔头的话,那么我真后悔没有当场射杀他。”
如果,当时亨利·坦迪手指能稍稍动那么一下,那里还有后来的希特拉,世界格局也不知会变成一副什么模样?
关键词: